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穿越重生>

清和 上(195)

作者:来自远方 时间:2021-05-21 08:52 标签:豪门世家 天之骄子 穿越时空 强取豪夺

    可怜胡子花白的宗人令颤颤巍巍鼻孔流血,还要被骂一句:“贼也!定为燕逆收买,坏陛下圣明!”
    圣明?
    去X的圣明!
    勋贵出身的宗人令被气得面色涨红,眼皮一翻,直接昏倒在地。
    方孝孺鄙夷的看了一眼被抬下去的宗人令,对建文帝说道:“京师尚有劲兵二十万,墙高池深,如何不守?可趋城内外百姓伐木运石加固城防,通燕者以造反论。燕逆连战,大军已疲,岂能久驻?粮尽必生内乱!守军可出城击之,定可一战而胜!”
    建文帝又一次采纳了方孝孺的意见,将最后一条光明正大“逃生”的道路彻底关闭。
    京中百姓被强征伐木运石,昼夜不得休息,病累之下,死者枕籍。
    得知是方孝孺给皇帝出主意强征劳役,百姓不敢对皇帝不敬,一边干活一边问候方孝孺的祖宗却没有任何问题。
    方孝孺同锦衣卫关系匪浅的流言再度传得沸沸扬扬,不只百姓唾骂,在读书人中的名声也是一落千丈。
    方孝孺犹不觉,更联合邹公瑾等文臣,进言建文帝诛杀李景隆,言其同燕王必有联系。且左都督徐增寿,谷王齐王等亦该杀,连庆成郡主也不能放过。
    建文帝不听,方孝孺等人干脆自己动手,当殿群殴,差点活活打死李景隆。
    被送出宫时,李景隆双目充血,怨恨之情再无法掩饰。
    回府之后,立即怕人联系徐增寿和谷王齐王,不能再犹豫了,不把皇帝拉下宝座,整死方孝孺一群人,死的早晚会是他们!
    取出庆成郡主带回的密信,李景隆冷笑,不慎扯动了脸上的伤口,笑容瞬间变得扭曲。
    别怪他不仁义,只能怪天子听信竖儒,不给勋贵和武将生路!
  
    第100章 攻下南京

    建文四年六月,南京城防守工事修建完毕,大炮被推上城头,士卒日夜巡逻,以防燕军。
    因盛庸被擒,徐辉祖闭门不出,被怀疑同燕王有私的将领均被撤换,无大将守城,方孝孺向建文帝建议,调派在京的藩王守内城城门。
    藩王们接到诏令,表情都十分微妙。
    让他们守城门?确定?
    皇帝的脑袋到底是怎么长的,他真是老爹的亲孙子?
    事实上,朱允炆的基因没有问题,可谁让他身边有个方孝孺,还是朱元璋亲自给他挑选的辅国之臣?
    当时,岷王已被召回京城,同齐王一起看管。代王和周王劳动改造的地方远了些,正在返京的路上。
    守城的将领定下,朝廷又开始征调青壮,助军队守城。诏令写得很清楚,不是抽丁,而是全家征调。意味着除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任何免征的条件都不管用了。管你是不是家中独苗,是不是有兄弟从军,只要符合条件的都要应召,否则以造反论。
    诏令一出,城内顿时一片哗然,抱怨之声四起。
    有传言说是方孝孺给皇帝出的主意,方大学士的名声立刻臭到了大街。
    “之前一次,现在又来,这是不给百姓活路了啊!”
    实际上,这次真不关方孝孺的事,是由兵部下令。无奈之前征调青壮修筑城防却是由他提议,脏水一泼,他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京城外,燕军秣马厉兵,扎下大营,架起了火炮。
    京城内,一排排白幡已然挂起。因修筑城防,许多青壮病累而死。再次抽调,怕是不少人家都要绝户了。
    城北几处民宅前,一位老妇哭跪在地上,几个妇人互相搀扶着,腰间系着麻带,已是流不出泪水。
    十余口的昌盛之家,仅余的三名男丁也被带走,老妇人喃喃的念着,她的孙子刚刚十三岁啊!
    哭着哭着,老妇人眼中燃起了怒火,大声骂道:“方孝孺!亏你名满天下,如此不顾百姓,做下这等损阴德的事,不得好报!不得好死!”
    临近一间宅院的大门突然打开,一个穿着儒衫的男子走了出来,见到跪坐在地上的老妇,皱眉道:“无知妇人,方学士一心为国,岂容污蔑!”
    “呸!”
    啐他的不是老妇,而是一旁的年青妇人,看着满脸愕然的男子,妇人大骂道:“都是丧了良心的!一心为国,姓方的怎么不去守城!你怎么不去?!”
    “吾辈读书人有功名在身,岂可同庶人相提并论!”
    “读书人?”妇人冷笑一声,“不过是一群成日里高谈阔论,不办人事的混账!”
    “你……”
    男子脸色涨红,摇头直念无知夫人,愚昧庶人!脚下却退回了门内,再不敢露面。
    看着那扇黑漆大门,妇人又狠狠的啐了一口。
    什么东西!
    无独有偶,同样的情形每日都在出现。
    京城百姓因两次征调怨声载道,杨铎纪纲等人趁乱四处活动,各种流言频出,什么某大学士是伪君子,为成就自己的声明不顾百姓死活,某大臣出城投靠燕王,某大臣乘夜难逃,甚至还有皇帝早已离开皇宫,驾往湘楚的消息。
    “征调民夫是掩人耳目,迷惑燕王,皇帝和朝中大臣早跑了!”
    “高皇帝对百姓仁慈,燕王殿下也仁爱百姓,当今天子却是如此!”
    “都说燕王才是真龙,如今看来……”
    流言愈传愈烈,各种版本纷纷出炉,军心都开始不稳。守城的武官弹压了几次,却治标不治本。连很多武官都半信半疑,何况下边的军汉?
    皇帝真跑了?
    自己真成了拖延燕王的炮灰?
    朝廷里的那些大官也跑了?
    军中人心惶惶,百姓怨气冲天,建文帝却被蒙在鼓里。
    身为一个标准宅男,建文帝多是从大臣和宫廷侍卫口中得知外边的消息。如今六部官员各有打算,徐辉祖等勋贵闭门不出,朝中武将贬的贬,守城的守城,围绕在皇帝身边的只有方孝孺和黄子澄等人。皇帝听到的,看到的,是经过这些人润色的。
    建文帝知道京城被围,却不知道城内人心浮动,城防正岌岌可危。
    方孝孺性情耿直,一心忠于正统,眼中容不得一粒沙子。只要他认为是对的,是对朝廷好的,便是背上骂名也要去做。
    黄子澄知道方大学士的名声越来越糟糕,城里骂他的比骂燕王的人都多,却没有趁机向皇帝告状,而是同齐泰商量之后,将这件事隐瞒下来。
    城内乱了,皇帝身边不能再乱了。万一这些流言是燕王细作放出的,皇帝被气出个好歹,他们就是罪人。
    黄子澄难得聪明一次,猜到了流言的真相,但他选择的处理方法却是大错特错。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还要在建文帝面前粉饰太平,不是蠢到极限还能是什么?
    燕军发动了几次试探性的攻击,没有取得战果,收大军回营,只派人轮流对城内喊话,大数朝中奸臣的罪状,要求朝廷处决奸臣。
    “殿下仁慈,不忍见百姓受苦。但天子无道……只能奉高皇帝遗命靖难……朝中有奸佞,不除不能安天下!”
    军中嗓门大的都被集中起来,举着喇叭每日几喊,主题鲜明,中心思想明确,语言丰富多样,说服力非同一般的强,连部分死硬派都在这样的语言攻势下产生了动摇,足见撰稿之人功力深厚。
    孟十二郎摆摆手,过奖矣。
    同孟清和是老交情的刘提调表示,孟同知真不考虑改行当文官?


上一篇:炮灰N号

下一篇:清和 下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