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穿越重生>

病弱白月光(快穿)(100)

作者:千里孤鸿 时间:2019-03-11 12:10 标签:快穿 爽文 情有独钟 系统

   郭萍去了,郭府举办了一场声势更为浩大的丧事。这时,程生已是一国之相,府中前来吊唁的人数不胜数。
   光是一个送陵,就足足花了千余字来极尽渲染。
   结尾处,则是程生为郭萍守丧。
   这守丧,书中并未提及具体守了多少年岁,只写到一日夜中,程生入梦,竟是又回到当年借读的寺庙,他依旧是个贫寒书生,彻夜苦读,但求金榜题名,走马上任,学那季长,行走四方。
   一日,他登上后山,竟是又遇到他曾经遇到的人。
   他在亭间奏萧,他于亭外驻足,一望便是许久,最后又是如同从前那般,迎了上去。
   到这里,全书完。
   可以说,除了最后程生的梦和前二十五回风格语言类似,后面写郭府中家族之事,写下人间的龌龊,完全全是鬼笔,写尽兴衰亡败,写尽利益人心,笔触虽不凛然,但也却与前期的风格迥异。
   以至于,甚至有不少人说后二十回换了一个作者,或者说,其实前二十五回便已经写完了整本书。
   虽说,只有四十五回,可是这每一回的字数,却不在少数。
   全文足足有三十万字,在现代刊印的各种版本之中,更是一本较厚的书。
   这本小说自面世以来,足足传了一千多年,当然,因为年代原因,文稿中确实有缺漏之处。
   但在流传过程中,不少的文人对他青睐有加,其中更有不少文人曾广寻书稿,进行修补,最后才凑成了完整篇章。
   当然,这本书,喜欢的人虽然多,但对于大多数的国人来说,还是不会轻易去翻看的。
   这本小说相比其他更受大众欢迎的小说来讲,相对来说要更为晦涩,剧情也显得有些散乱,加上后期更是以多视角来描写围绕整个郭府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件,这不得不提高了阅读的门槛。
   至于它的成书年代,具体作者,又是众说纷纭,好似从最初,这本书的来源就是一个谜,最初这本书甚至一直以来都已手抄本的形式流传于晋朝明宗文宗两朝中的文人墨客之间。
    十分奇怪的是,虽然从文宗末期遗留下的部分官员日记中可以看出,《紫钗记》确实是被这些官员所熟知的,但却没有人提起过作者,更没人过分探讨书中的情节,反而只是略带一提,寥寥称赞一句罢了。
   直到,晋朝国亡,陈朝兴起,改朝换代,陈朝开国之君从晋朝末代皇帝晋穆宗的皇宫之中找到了一本刊刻精美的《紫钗记》,据说晋穆宗私底下尤为爱好比书,每每入睡前仍要翻看一段时间。
   当时,据传言陈朝开国之君见此书时大笑连连,又言此书当刊刻传于天下。
   这才致使《紫钗记》彻彻底底正式被刊印,面世于大众,而不是作为手抄本流传在特定的部分人之中。
   当然,关于陈朝开国之君与《紫钗记》的事迹到底也只是流传于市井之中一种说法而已,并没有更深切或者说明确的史书表明这件事情真正发生过。
   毕竟关于陈朝开国之君,这个据说很有可能是晋朝流传在外的血脉,甚至这也是当初他能瞬速揭竿而起,获得一大批地方大族支持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说,晋朝中期拥有着可以说是最为开明的政治环境,帝王与朝廷,文人之间达成了一种少见的平衡,从而达到了上下一体,上行下效,政府高效运转的状态。
   那的确可以称得上是古代读书人最为辉煌的一段时期,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封侯拜相,并非虚妄。
   那么陈朝,可以说无疑是皇权集中化的体现,帝王成了至高无上,为万民敬仰朝拜。当然,也确实可以说陈朝开国之君是个雄才伟略的帝王,他虽依据世家,却在夺得皇位,改朝换代后,初期大肆封赏功臣,后期却长达多年隐忍不发,直到拥有足够的实力,才一鼓作气,削减了世家的势力,确定了皇权的至高无上与独一无二的权威。
   紫钗记虽在陈朝初期就已经正式刊印,到那个时期,一切犹在百废待兴,百姓并无过多的精力或者说时间来浏览此书,直到陈朝经过多年的修养生息,百姓逐渐富裕起来,《紫钗记》才真正广为流传起来。
   但真正被众人所知的是《紫钗记》的戏曲,以及衍生出来各种才子佳人话本,而非小说。
  
   改编版本的众多,以及《紫钗记》的真本一直都存在存疑,而且神秘的作者也一直被众人津津乐道。
   直到近代以来,有不少的学者运用从西方学习到的技巧,对这本书重新进行了考证。
   对于其产生具体年代有了比较清晰地认识,算是揭开了它的一层神秘面纱。但对于作者的生平研究,以及作者写此书的用意,仍然留下了很大的存疑和谜点。
   对于正统的文人来说,写小说可是上不了台面的,诗词文章才是真正的传世之道。
   因而,古代写小说的文人一般是都是假托名,以笔名进行小说的创作。
   《紫钗记》的作者任平生,在开篇便云此书虽是为人而写,但书中情节不过黄粱一梦,其中言语皆是作者乱语耳。但很多学者一直都认为书中存在原型人物,甚至书中很多事件都是真实发生过的,甚至作者一定年纪不小,更不是个穷书生,而是出生世家大族,身处晋朝上层社会。
   因为书中的人情世故,不是年轻人能够掌控的。
   书中的场面描写,家族轶事,士人交流,完全全一副大晋社会风貌全景图。
   03
   楚瑛知道,她的导师是个《紫钗记》的忠实爱好者。
   事实上,他的那本《紫钗记的前世今生》虽然被学术界不少人批评过,但销量十分不错。
   书中的语言优美,观点新奇,脑洞大开之余又符合大部分的逻辑,让很多人看了以后不由得大声呼喊一声痛快。
   那本书里导师先是梳理了《紫钗记》流传这么多年的版本演变,以及书的成书年代。接着又以幽默的语调介绍了这么多年来许多学者和文人对《紫钗记》的讨论。到最后,书中才以一种轻松诙谐的语气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猜测。
   书中写道他猜测紫钗有指代皇权朝廷的含义,而作者写此书,是在写大晋永平永安年间的事迹。
   钗有寄情之意,然而为何是紫色,这要联系作者创作此书的背景,当时紫色是晋朝最为高贵的颜色,朝中高官皆以服紫为荣。
   而书中的郭家,则代指朝廷,代指皇家。郭家的三房四房争夺管家职权,其实是指当时几位皇子在争夺太子之位。
   书生程君泽,意为承君之恩泽。后来程生在郭家管着大大小小的事情,形同于一家之主,很多人做什么事情都要取得他的同意。其实是因为他在郭府的地位,便如同在朝堂上的丞相。而他每次要做什么事情,还会取得妻子郭萍的同意,其实是因为郭萍是实际的郭府之主,更是朝廷上的……
   郭萍郭安,则意为平安。
   甚至,这两人极有可能是同一个人。
   他们一母所生,相貌相似,书中程生从未分辨出他们的差别。
   甚至,仔细观察《紫钗记》中的情节,会发现,郭萍郭安兄妹二人竟然从未同时出现在一个场合过。
   不是程生和郭安相处,便是程生和郭萍相处,郭萍和郭安之间的相处甚至从没正面描写过,这也是书中最令人匪夷所思之事。
   郭萍女扮男装装作郭安与程生结识,其实都是幌子。
   书中关于程生和郭萍郭安兄妹二人的两次相见,作者描绘的词语极为相像,程生与郭萍的每一次交流,都和郭安与程生的交往一般无二。
   甚至大婚时,程生对妹妹郭萍所言,他的内心思绪,都与曾经他和哥哥郭安曾经说过的类似。
   将郭萍的名字改成郭安,这本书甚至不会受到过多的影响。
   仿佛这不是两个人,而是一个人。
   如果这书,存在人物原型的话。
   也许自始至终,和程生认识的只有郭安一人。
   又说当初郭安身死之时,可以说是书中的神来一笔,不仅没有铺垫,甚至身死之缘由都可以说极为不合理,回家路上遇上土匪,可是按照作者写的兄妹二人上香,书生程君泽住的寺庙,都离京城不能说是很远。
   既是京城,警卫森严,兵将充实。落土为寇,只能说太过稀奇。
   就算真的有不少土匪,那也不敢在京城周围当土匪。
   可以说,郭安身死这段情节好似硬生生加入,十分突兀。
   而且后文郭安之死,对于郭家,对于程生的影响,仿佛都只有短短的一瞬间。
   一旦过了,便从未被提起过。
   有一个细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程生和郭萍大婚前夕,竟然没有一个人提起过郭安,包括郭父。
   好似,郭家只有郭萍一人,郭父从来就只有郭萍一个女儿,又或者说只有一个儿子。
   所以,郭安之死这段情节过了,便过了。并未对郭府产生过多的影响。
   书中后二十回中,郭萍和程生成婚已有十余年,夫妻两人同为一体,恩爱如初。
   郭安是郭萍的长兄,又是程生的知己,甚至从书中的隐晦处,可以看出,其实郭安和程生之间并不单单是知己。
   可是,这世上,和郭安联系最为紧密的二人,竟然后期也未曾提起过郭安。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如此的匪夷所思,令人纳闷,让人不禁想穿越到千年前,亲自去问一问作者本人,究竟有何用意。
   但还有一个猜测,也是我在研究晋朝历史时脑洞大开的猜测。
   如果,郭安和郭萍本是一人,那么一切就可以完美解释了。
   包括后期,郭萍与程生之间的相处的特殊,其实他们二人的相处,完全可以说处于一种分裂状态。
   有时压根就不像是夫妻一般,而是如同上下级的关系,郭萍在上,程生在下。程生虽掌握郭府大权,却也还要时不时询问郭萍的意见。
   甚至在下人的视角中,两人的服饰,座次,都有十分明显的尊卑关系。
   但有时二人,又真的如同全天下的恋人一般,爱意绵绵,情深意重,一举一动,一言一语完全是情侣之间的相处模式。而且这种感情十分特别,不同于普通的男女关系。
   书中多次描述程生受到郭萍的厚待,但程生对于这段感情,仿佛又带着很深的挣扎。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