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古代耽美>

平南王府凭男记 上(257)

作者:初吻江湖 时间:2021-03-26 09:48 标签:宫斗 穿越 宅斗

  看到赵仁河请来的人,虽然都是女子,却一个个精明能干,不由得心情好了一点,她们算计的这么精准又快捷,算盘珠子扒拉的响亮。
  再看赵仁河,觉得请妇人来算账,还是很有保密性的,毕竟内宅妇人,平时并不能出门,谁能知道,这些内宅妇人是算账高手?
  这心情就更好了!
  最后他还发现,这些内宅妇人竟然写的一手馆阁体!
  这东西,几乎是个读书人就会写。
  千篇一律的馆阁体一出,谁也看不出来,这是出自女子之手。
  心情更更好了!
  赵仁河不明白,他都说得这么清楚了,这位九殿下怎么还用眼神在刺他啊?看的他有些瑟缩了好么。
  男人的眼神太具有侵略感,他这小胆子承受不住啊!
  “你很好。”李钊竟然破天荒的给了赵仁河一个笑脸儿!
  虽然只是勾了勾嘴角而已,但是能给一个笑脸儿,赵仁河已经很吃惊了好么。
  从打十年之后再见面,他就没见这位融化过,当然,对着他儿子,也是一副冷冰冰的样子,摸孩子跟摸地雷似的,估计也是没见过那么弱小柔软的生物,赵仁河自己度没见过。
  后来孩子渐渐长大了,他倒是敢抱着哄着,甚至是陪玩。
  但是九殿下每次来,都只敢用摸地雷的姿态,摸一摸小脚丫子,就完事了,从来不敢抱。
  而且严肃的态度,像是认真对待某件大事,而不是看个小奶娃娃。
  现在竟然对他笑了!
  笑了啊!
  那么一点点,也是笑容啊。
  赵仁河也不知道为什么,瞬间就精神抖擞了!
  自己在心里唾弃自己的节操,但身体上却很诚恳的露出了阳光灿烂的笑容:“等她们算完了,让那些少年们也跟着学一学,别老是用那本办法。”
  “让他们跟着学。”这是李钊的吩咐。
  那些少年们也同样非常努力的学习,而且各个灵巧,一点即通。
  看妇人们算账的进度喜人,田公公闲暇之余,乐呵呵的躺在摇椅上:“就算是那七十二家,也没有这样的账房娘子啊。”
  “什么七十二家?”赵仁河虽然是土生土长的土着,但是他对一些事情也并不知道,在府里的时候,他一个庶子,能平安长大就不错了,还能考个解元回来,王府就够高兴的了,但是要说仔细培养他,那不可能。
  嫡母也不可能这么干。
  “就是十三个开阜港口,除却十三家商行之外,另有七十二个商贾世家,有皇商资格,每年进献宫里的银子那可多了,金子更是一家一个绣墩那么大的金墩子,所以啊,这七十二家皇商,也叫七十二门墩,意思就是他们每年进献给皇帝七十二个金门墩子,其他的金银财宝也不少。”田公公乐呵呵的道:“你不是问过金家吗?金家就是这七十二家之一,家里富裕的很,肥的流油啊!”
  赵仁河这才知道,原来历史上的“十三洋行”果然出现了!
  只不过,不是“洋行”,而是“商行”,也不是只有十三家人经营,而是内务府组织的十三家商行,几百个商贾加入,买卖的是本朝出品的瓷器、丝绸、茶叶三大拳头产品,且严禁给外国人透露关于茶树的事情。
  他知道,后世的什么大吉岭红茶啊,斯里兰卡高山红茶,母株都是从华夏偷渡出去的茶树枝子。
  世界上三大饮料之一就有茶。
  另外,他们跟西洋人做生意,也不是只卖不买的,他们购买外国的各种大炮,重型武器,还有那种火绳枪,哦,现在叫火铳。
  就算没有这样的东西,他们也跟附近的属国做生意,购买粮食,布匹等生活必需品,朝廷就用这些贸易顺差得来的粮食,充盈粮库,赈济灾民,所以别看百姓们日子过得紧巴巴,可朝廷已经尽量不刮地皮,灾年也能及时的赈灾。
  这就已经很好了。
  更因为不缺粮食,戍边军都很有战斗力。
  “怪不得他们这么有钱呢!”赵仁河终于知道,为什么金勋请他喝个茶,吃个点心都能花费一个普通百姓家,一年的花销,二十两银子那么多了。
  这家伙是个土豪啊!
  “除了他们之外,最有钱的就是江南的盐商,别看盐商低贱,可他们握着盐巴这么一个人人都需要的东西,那钱也赚的多了去了!”田公公难得有时间闲谈侃大山,不由得指点了一下赵仁河:“江南盐商豪富,当年鸿基大帝,率军路过江南地界,一口气挑了五十家盐商,从此之后就没缺过军费使唤,那些盐商前朝的时候都藏拙,后来被鸿基大帝挑了之后,世人才发现,盐商之豪富,也就十三商行跟七十二商贾世家能媲美,不过听说现在又开始装孙子了。”



第243章 闲谈:盐商与银子
  前朝中前期的时候,来自西北的山西、陕西商人(时人谓之“西商”)聚居于扬州最繁盛的下关一带,他们以贩盐致富,雄霸一方。
  后来众人见有利可图,徽商便大举涌至扬州经营盐业,等到大顺朝开国的时候,这些盐商各个都肥的流油,银子放在地窖里都长毛了!
  鸿基大帝连续挑了五十家盐商,其他的盐商立刻就服软了。
  钱再多,能抗的住大军抄家灭族吗?
  鸿基大帝是个铁血帝王,他的一生,有五分之四的时间都在征战,只有五分之一的时间,他想在去世之前,搞好民生,结果天不假年。
  后来的大顺朝,虽然沿袭了明制,却又有了一点不同,那就是不指定灶户,就是提炼盐巴的盐农们,他们可以卖给所有官府批准的盐商们盐巴,谁给的价格高,就卖给谁,起初,这是一个很好的防止有人打压盐价的措施,可是盐商已经是在前朝就形成了势力,在最初的动荡过后,欺压盐农们,都成了惯例,一个个又肥了起来。
  “在暴利面前,商人是没有底线的。”赵仁河摇了摇头。
  听田公公说,朝廷特许的具有垄断食盐运销经营特权的食盐专卖商人。他们借此特权而攫取巨额的商业垄断利润,成为显赫一时的豪商巨贾。
  大顺朝的盐商,以扬州盐商最为闻名,扬州的盐商主要有晋商、陕商、徽商,其中一半左右是徽商。
  盐商垄断了全国食盐流通的全过程,肆意压低买价,抬高卖价,剥削灶户和普通百姓,获取巨额的商业垄断利润。
  这些盐商们,大多生活奢侈,尤以扬州的两淮盐商为甚。
  据说山陕盐商联手在扬州对抗徽帮,结果是“徽进、陕退、晋转”。
  徽商凭借与官方的良好关系,逐步蚕食陕商的固有优势,最终把后者挤出扬州。
  陕西盐商无奈退出扬州盐业市场而转战四川,陕商以“借地入股”方式介入川中井盐生产,一举成为左右自贡盐场的大型盐商资本集团,促成了闻名于世的自贡盐业。
  同样失意于扬州的山西商人,几乎就此完全退出了盐业。
  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尽管失去了地盘,但是这门生意却还在经营,蚊子腿儿再小也是肉啊!
  田公公道:“这可是独门生意,他们就是死不撒嘴,苟延残喘都能获利颇丰,现在的盐商可乱的很,远不如十三家商行,跟七十二商贾世家,不过啊,盐商那是从前朝就开始存在的,哪怕被鸿基大帝给砍瓜切菜了五十家,那剩下的还都富得流油,而且啊,他们世代豪富,家里窖藏的金银不计其数,又是在江南鱼米之乡,膏腴之地,你看看,那些秀才为什么不喜欢南围呢?因为钱多了,几代之后啊,就能考科举了,这些人家有不少钱财,从小就培养孩子读书识字,将来长大了,一个个都是才子,江南的才子多,就是因为江南风水好,有钱人多,北围能考个解元,南围可能就只在中上了;北围考个状元,成了”进士及第”;南围可能就是个”赐进士出身”而已。”
  赵仁河听到这里,知道文也有南北之分。
  北边好考一点,南边难考一些,他那渣爹,为什么去北围?说是去京都,以表忠心云云……真的不是怕在南边考不过去吗?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