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古代耽美>

白云深处有为家 上(5)

作者:初吻江湖 时间:2018-10-20 10:01 标签:宅斗 官斗

  “谢谢两位刘兄了。”吴有为虚弱的行了半礼,因为是在车里,作揖是不可能的,只能行个拱手为礼。
  “你客气了,谁能知道,这吴家……唉,要不是你派人给我们递消息,我们都不知道,幸好请教了座师,座师随了祭礼,也算是为你张目。”刘健道:“只是我们能帮得了你一时,帮不了一世,你以后可有什么打算?”
  没错儿,这四位同窗,是吴有为让小小递了消息出去请来的,他说的话很实在,他们这一科,不能出一个不孝之人。
  他们这一科里,可是有不少未来的名人。
  “父亲生前……。”一提起话头,吴有为就掉了两滴眼泪,比较有说服力后,继续道:“就已经给我置办了产业,并且落在了我的名下,如果家里……我就分家吧。”
  原主的确很得宠,老爷子也知道,自己这嫡妻嫡子厉害着呢,在二儿子去后,老爷子突然间想明白了,自己二儿子为什么小时聪明,大了就糊涂了呢?
  郁闷的老爷子当时就病倒了,但是在病中他想明白了,老爷子趁着自己还活着,就给他心爱的老儿子在家产里挑选了一个小庄子。
  这份产业直接落户在老儿子名下,也就是吴有为的名下,名目是他考试需要一个清净的地方读书,而且有功名在身,怎么着,也得有个地方宴请同窗好友吧?
  当时提起宴请同窗一聚,可吴老夫人说嫌弃吵闹,现在他就以这个理由,给了老儿子一个小庄子。
  也不知道老爷子是怎么想的,那个庄子的后山上,埋葬的就是原主已经过世了的亲娘。
  这件事情吴老夫人他们当时气得呀!
  不然也不会在老头子刚过世就算计他,想要败坏他的名声,愣是生生的逼死了原主。
  换成了他过来。
  其实他们也是生气,因为这个时候,讲究的就是“父母在,不分家,不远游”等等。
  哪像现在啊?
  都是爹妈跟着去陪读,孩子考哪儿家就挪去哪儿。
  换成古代有家里长辈跟去陪读那就是大不孝了。
  而且老爷子给的还是一个庄子,这在吴家的财产里虽然不算大,可终究是成了他的私产,还是老爷子给的,老爷子这么一死,人死为大,谁都无法改变这个事实。
  不过老爷子当时还知道点分寸,他给的不是吴家最好的庄子,而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庄子。
  地理位置好,就在京郊的山上,是个有山有水有湖泊的半山地的庄子。
  就是位置不太好,挨着大山,路不太方便,土地不多,不过庄子是新修的,今年秋天刚竣工。
  “既然如此,不如你就在庄子上结庐而居?”刘健给他出主意:“就说给你父亲守孝,反正你那里离你们家祖坟也不远……。”
  “远着呢。”吴有为当时就知道,那是俩地方。
  一个在东边,一个在西边,中间隔着老大一座京城。
  “那就说你身体不好,在外休养?”刘大夏道:“你这么回去,等我们走了,可真就……。”
  吴有为接话道:“真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原主不就是这么憋屈死的么。
  “贤弟既然知道,可想好了怎么办?”吴有为这话说的,让刘大夏和刘健都乐了一下。
  当然,只是一下,毕竟是在人家父亲的丧礼上呢。
  “请刘兄你将家里卖出去的仆人都买下关好,只要他们在你手里,想必管家会照拂小弟一二,我在前院住着,除了兄长外,她们就算是想让我去后院,也得有个理由啊!”吴有为道:“请安的话,初一十五,我就跟着‘嫡兄’共进退!”


第011章 中场休息
  这样的话,就算那老婆子想干点什么,也得顾忌一下她大儿子。
  再说了,她能干什么?
  杀了他?
  给她十个胆子,她也不敢!
  因为他不是无名无姓的庶子,他是一个举人,顺天府应试过了的举人!
  一个十五岁的举人,连座师都没拜见却让座师记住了的少年举人。
  他如果有个三长两短,是不可能悄无声息就过去的,而且这里可是京城,不是什么偏远山村。
  顺天府乡试中举年纪最小的吴有为,说出去也是一号人物。
  所以吴有为一点都不怕老太婆动手,他就怕老太婆动心思,毕竟她站着大义的名分,是他的嫡母,在这个重视孝顺的年代,实在是一把天然的兵器啊。
  刘大夏听了点头道:“这也挺好,跟着嫡兄共进退。”
  “还有,就是麻烦你们,三天两头上门来看看我。”吴有为苦笑一下:“看看我还活着没。”
  说实话,这样做,最保险不过。
  “吴老夫人不至于吧?”刘健咋舌。
  “你以为我是怎么病的?”吴有为小声道:“我是看到一个大丫鬟在我门口解衣带,我一着急,从我书房的后窗户跳出去的,我书房后窗户那里是花园的水榭……。”
  然后原主就掉进了结了冰的水里,现在十月份,还没有结结实的冰层承受不了多大的重量。
  两个人听说了,又叹了口气。
  刘健家道平凡,他实在是想不出,一个五品官的人家就这样了,要是那一二品的,还不得……。
  吴老爷生前是正五品的十四所千户,虽然挂的是虚职,没什么实权。
  但是死后晋升为从四品的镇抚使,算是哀荣了。
  刘大夏倒是因为在家的时候,家里是个大族,反倒是有些体会。
  “好,我们隔三差五的来看你,就说给你带了功课,你守孝不好出门,我们来给你送也一样,顺便看看你。”刘大夏想了想:“跟我一起上京的还有四个仆人,我派遣两个就守在你家后院门那里,我记得你说过,那里是通向你那院子的?你有个什么事儿,就丢个纸团出来,他们俩都认识点字,可以传递个消息。”
  “多谢刘兄。”吴有为恨不得他们亲眼目睹那老太太欺负他的场面呢,可惜,办不到。
  不过有个对外联系的窗口也好,而且他们俩隔三差五的过来看看他,也能起到震慑作用。
  父亲刚去世,他不可能马上分家。
  起码要等到守孝过后,除孝了,才能提起分家之事。
  他还有三年时间,需要熬过去,想一想,真是头疼。
  “你闭着眼睛休息一下吧。”刘大夏看他苍白的脸色,真是心下不忍。
  “唉……。”吴有为听话的闭上了眼睛,他昨晚一夜没睡,熬出了黑眼圈,今天看着就特别憔悴。
  闭着眼睛在车里头晃悠,心里想着事情。
  他早就打听过了,现在是天顺六年,吴有为知道,天顺八年,明英宗睿皇帝朱祁镇病逝,也就是说,如果要考试,错过这次机会,他不止要等三年,是要等五年才对。
  天顺六年的顺天府乡试,陈鉴为主考官,刘宣为副主考官。
  两位主考官都送了祭礼,也都关注了吴有为这个少年举人,吴老夫人恨得牙痒痒。
  天顺七年有会试,八年有殿试,他能记得这么清楚,不是因为这是明景帝最后一次科举,而是这次科举,出了个牛人,李东阳!
  这个牛人李东阳天顺六年中举,天顺八年举二甲进士第一,授庶吉士,官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右侍郎、侍读学士入直文渊阁,预机务。
  史书上对他的评价十分高: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
  官至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
  死后赠太师,谥文正。
  只可惜,如果老头子不死的话,他就可以跟这位同科了。
  不过细想想,如果老头子不死,原主也不可能悲伤过度跟着去,他穿过来指不定什么样呢?
  要是个乞丐什么的倒还好,如果俩魂争一体,那可就乐了。
  非被当成神经病不可!
  错过了就是错过了,他只能曲线救国了。


第012章 都不是普通人
  外面,没有了吴有为的对比,骑在马上的吴俊也算是个孝子了,因为他也时不时地举袖拭泪,看着还像那么回事。
  想一想李东阳,他只能跟这位是同科举人,却不是同一科进士,而且俩人没交集,可惜了,以后一定要抱好这位的大腿。
  不过,他身边坐着的这两位也不是凡人。
  坐在左边的刘大夏,字时雍,号东山,湖广华容人。
  明代名臣、诗人。
  天顺三年乡试第一,就是解元。
  天顺八年,登进士第,授翰林院庶吉士,历兵部职方司主事、郎中、广东右布政使、户部左侍郎、右都御史等职。
  弘治十五年,升任兵部尚书。
  关键是刘大夏深受明孝宗宠遇,辅佐孝宗实现“弘治中兴”,与王恕、马文升合称“弘治三君子”。
  明武宗即位后,刘大夏屡疏请辞,以太子太保衔归乡。
  刘瑾专权时,被罚戍肃州。
  正德五年,遇赦返乡,旋即复官致仕。
  正德十一年,刘大夏去世,年八十一。追赠太保,谥号“忠宣”。
  刘大夏能诗,有《东山诗集》、《刘忠宣公集》等传世。
  如果有人细查的话,会发现这位简直是个斗士!
  他极力反对权阉,刘瑾等号称八虎,他就是打虎的武松,他遭了很多的罪,其实三岁的时候还被刘瑾使手段流放戍边,但是他官声好,他路过的地方,上演了古代版“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场景,百姓们在他穿着布衣徒步经过的时候,携筐送吃的,刘大夏所到之处,人们为之罢市、烧香祝刘尚书生还。
  等到了戍所,各部门怕得罪刘瑾,不送食品不来慰问,却有儒学生徒送吃食给他。
  吴有为求救的时候,就已经挑好了人,刘大夏年轻的时候就刚直不阿,遇到这种事情,他肯定会伸出援手。
  再说刘健,此人字希贤,号晦庵;洛阳人;在历史上,他是明朝中期名臣、内阁首辅。
  刘健师从于薛瑄,于明英宗天顺八年(其实是天顺四年,不过剧情需要,大家理解一下)登进士第,历庶吉士、翰林编修、翰林修撰、少詹事,并担任太子朱祐樘(明孝宗)的讲官。
  孝宗即位后,升礼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入阁参预机务。
  后迁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改武英殿大学士。
  弘治十一年,接替徐溥担任首辅,加少傅兼太子太傅。
  弘治十五年,加少师兼太子太师,拜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
  明武宗即位后,奏请诛杀宦官刘瑾未成,只得致仕归家。
  不久,便被列为“奸党”之首,其后被削籍为民。
  刘瑾被诛后复官。
  嘉靖五年,刘健逝世,年九十四。追赠太师,谥号“文靖”。
  《皇明经世文编》辑有《刘文靖公奏疏》二卷。
  刘健历仕英宗、宪宗、孝宗、武宗,为四朝元老。他入阁十九年,任首辅八年,对明朝中叶弘治、正德两朝政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他崇儒兴学,注重实务。
  居官敢言,极陈怠政之失,指出财政困难之原因在于斋醮、织价、冗官、营造之浪费。
  时称“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
  旁边两个护送他的人也不简单,都是他精挑细选出来的,日后也是高官,现在有交情,总比以后攀附的好。
  而且他们现在都还年轻,都是热血的时候,很容易引起共鸣。
  他这么想,也是没办法,因为他终于想起来,为什么“吴俊”这个人名让他在明朝都能有印象了……。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