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穿越重生>

最后的帝王(222)

作者:青色兔子 时间:2021-04-11 08:16 标签:爽文 穿越时空 天之骄子 朝堂之上

  “查他们做什么?叫人心愈发惶惶吗?”刘协笑道:“自然是朕先悄悄私下看过,再高调当众烧毁,以安众人之心。”
  经历了连年的战争,此时百姓与朝廷最需要的就是稳定,给天下休养生息之机。
  刘协此时已看清文书上的数目,不禁叹息道:“也难怪人人都盯上了冀州。”哪怕他是天下共主,此时看到冀州的户口人数,也忍不住要艳羡昔日的袁绍。
  此时在籍的冀州青壮男丁三十七万,总人口共六十万户,近四百万人。
  这个数量,比整个帝国西部加起来的人数还要多。
  也就是说此前的袁绍,哪怕只以冀州一州之力,所辖人口也多过皇帝了。
  近些年来,汉朝最鼎盛时候的人口数,就是桓帝时达到了五千六百万只多,可是随着灵帝时战乱频仍,这十年来大战连绵,又有旱灾蝗灾,战争过后的疫病更是杀人于无形,如今说十不存一虽然有些夸张,但约莫估计,总人口恐怕要跌破两千万了。
  在这种情况下,冀州还能有近四百万人口,三十七万壮丁,真能说得上是富可敌国。要知道此时整个并州也不过三十万人口。长安城中有当初大批跟随皇帝迁徙而来的官员豪族与百姓,还有后来从益州、凉州迁徙来的民众,也才只有百万之众。
  刘协片刻之间,已经扫视完整篇文书,对冀州情况有了大概的掌握。
  这也正是曹昂的作用所在,虽然整理查证这些数据需要许多日夜的功夫,但整理好的文书呈给皇帝,就给皇帝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而这其中最关键的是,整理文书的人必然要是皇帝信得过的人,否则他要从中弄鬼也是很容易的;又或者还要再加一道监管,从制度上规范。十年战乱之下,许多从前的制度也都形同虚设了,至少眼下,一切要为了效率让路。
  “陛下心中可有冀州牧的人选?”曹昂问道。
  刘协想了一想,问道:“你父亲想做吗?”
  曹昂也想了一想,道:“家父大约也是有些想法的。”他顿了顿,又道:“但恐怕不太合宜。”
  “哦?”刘协明知故问。
  曹昂垂眸道:“一来要惹得百姓惶惶;二来恐怕也不能服众。”
  前者是因为曹操在徐州有过屠城之举,名声在外;后者是因为曹操宦官之后,而冀州富庶,大族豪门辈出,哪个数起来不比曹氏显赫。况且袁绍在冀州经营近十年,袁氏四世三公在冀州也颇有威望,总的来说,虽说袁绍已死,但袁氏在冀州还是得民心的。当初袁氏与曹操隔岸对掐这么久,民众感情上也不太容易接受曹操来做冀州牧。
  因此曹操若要做冀州牧,除非是以绝对武力镇压,否则还是容易生变的。
  刘协听到这里,微微一笑,心知曹操今早那一趟是走空了。他望着曹昂的目光愈发亲切起来,温和道:“你且坐在朕身边,等下一起听一听。”
  “听什么?”
  刘协道:“到底冀州怎么管辖,还要听一听当地人的看法。朕已经命人去传见。”
  一时数人前来,为首的乃是荀彧,其后又有崔琰、陈琳、沮授、冯芳与韩礼。
  其中荀彧辅佐曹操,与冀州抗衡日久,对敌情掌握详尽。陈琳乃是袁绍宾客,文采过人;沮授乃是袁绍谋士,计谋过人;冯芳则是西园八校尉之一,冯玉的父亲,追随袁绍来到冀州;韩礼乃是原本的冀州牧韩馥之子,韩馥让出冀州给袁绍后,反倒忧惧自尽。至于崔琰,乃是冀州清河郡豪族出身,师从大儒郑玄——不管将来的冀州牧由谁来做,少不得都要看一看如崔氏这等豪族的眼色。
  刘协见人到齐了,低声道:“朕已看过冀州户籍,有青壮三十七万。”
  话音未落,崔琰开口便怼,“冀州百姓盼王师久矣。陛下才收复冀州,不思轻徭薄赋,反倒查检青壮、以备征伐,岂不让百姓寒心?”
  刘协定睛看他,不怒反笑,淡淡道:“崔先生这小嘴儿,怕是抹了蜜。”
  作者有话要说:晚安,明天见~


第186章
  刘协这才仔细打量崔琰, 只见他四十如许,体态雄伟,虽然开口谈吐是文官口吻, 看体格却分明是武将;相貌俊美,又美须髯, 只看样貌,的确是一表人才。
  在召见这些人之前, 刘协已经了解过各人生平, 自然对崔琰也是了如指掌。这人年少时,跟所有的小青年一样, 不爱读书,只喜欢击剑习武。如果一直这样下去, 充其量会是第二个吕布,还不如吕布个子高。但是二十三岁那年,按照汉代的徭役规定, 崔琰被定为正卒, 要去服役了。服役自然是辛苦的,崔琰自此才转了性,开始发奋读书, 如《论语》、《韩诗》等都抱着苦读。待到了二十九岁,崔琰与公孙氏结交,这才求到郑玄门下做了学生。
  论起来, 当时的大儒郑玄与卢植、马日磾等都是好友。刘协又曾师从卢植,与崔琰论起来, 竟也能算得上是同宗学生。
  后来战乱,道路不通,崔琰就周旋于青州、徐州、兖州与豫州等地, 后来辗转回到家乡,只能在家中弹琴读书,直到袁绍横空出世,征召他来做骑都尉,这才算又出山。
  刘协在此前荀彧递上的奏章里看到过对崔琰的介绍,里面记录了崔琰在袁绍手下时的一则谏言。当时袁绍的士卒掘墓取金,又残暴作恶,这崔琰便进言道:“从前荀况曾说过,‘士不素教,甲兵不利,虽汤武不能以战胜。’如今尸骨暴于野,百姓还没有体会到您的德政,就先感受到您的酷烈,这怎么可以呢?请您下令,让各郡县帮助掩埋尸骨,百姓感受到您为死者伤痛之心,就会像追随周文王一样追随您。”
  且不说这则建议在实际操作上可行性怎么样,但崔琰的确很会包装自己,一则谏言就要自己站上了道德的制高点,也难怪他声名日盛。
  如今崔琰开口便是皇帝要令冀州百姓寒心,跟当初谏言袁绍走的是一样的路数。
  要知道这是在平定冀州后,皇帝第一次征召冀州人士,这次会晤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皇帝被崔琰这番话拿住了,一旦是真信了崔琰的话,那么崔琰飞黄腾达只在一夕之间,从此之后大儒名士的头衔便戴稳了;哪怕皇帝不信,但碍于形势,也碍于名声,顺着崔琰的谏言行事,那至少当下于崔琰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退一万步讲,哪怕皇帝就是硬着脖子,不低这个头,在这最需要稳定,安抚民心之时,也不会动崔琰。哪怕皇帝发怒要动崔琰,皇帝身边犹有理智的大臣也会拦下来。而这样一来,崔琰的名声就更大了。
  所以说,崔琰这举动,看似出格又无私,其实安全又功利。
  只可惜,刘协不是一般的皇帝。
  刘协太清楚,按照目前的格局发展下去,会是怎样的天下。真实历史上,清河崔氏在南北朝时达到极盛,所谓“门榜盛于天下,鼎族冠于海内”,到唐朝的时候,崔氏一共出了二十七位宰相,被列为天下第一门第,比李唐皇室还要尊贵。清河大房所出的崔儦,更是在自己门前题字,说不曾读过五千卷书的人,就不要进他这间屋子。
  寻常人看来,谁能不艳羡赞叹,道一声魏晋风流,叹一句士庶之别。后世小说家,男的想做魏晋名士,女的则想与名士谈情说爱。
  可谁又曾想过,所谓的魏晋风流,士庶之别底下,作为背景板的那几千万民众的血泪。
  刘协盯着崔琰,他可是太清楚这是什么人了。世人看他们,看到他们的才学,看到他们的风度,看到他们的正统。
  可刘协太清楚了,这全都是狗屁!
  这些所谓的“士大夫”,所谓的大族名士,他们心里没有国,眼里没有民,嘴上说着冠冕堂皇的大道理,私下却左右下注,不管是新朝还是旧朝,只要他们家族的利益能够得以保全,其它什么都无所谓——为百姓发声,不过是他们博取名声的途径,你真要他与民众同食同宿,他就要告诉你愚民多么难以冥顽不灵了。便如崔琰,若不是早与荀彧通信,如何能得到荀彧的引荐,在今日出现在皇帝面前;若不是借着谏言袁绍,博得了名声,又怎么会得到荀彧青睐?这就是“名士”的套路。


作者部分作品更多

最后的帝王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